资讯> 正文

天天微头条丨普宁—义乌:做强小商品平台 跃进国际大市场

2023-05-16 09:12:24 来源:南方日报

从外地刚到义乌江北下朱村时,邓志伟的第一印象是:这里就像个与繁华城市格格不入的城郊村。但这一间间其貌不扬甚至稍显简陋的店面里,却涌动着难以计数的商机。


(资料图片)

1000公里之外的揭阳普宁市上寮村,同样有一群年轻人在直播逐梦。在这里,服装纺织产业蓬勃发展,“全国每十件内衣,就有一件来自普宁”,吸引了不少人返乡创业。

义乌和普宁,都是人口大县,都是在国内外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商贸名城,通过电商产业让小商品获得大市场。义乌被誉为“世界小商品之都”“世界超市”。如何学习借鉴义乌经验?如何整合零散市场提升全产业链水平?这是目前普宁需要解出的考题。

“北义乌、南普宁”人头涌涌

普宁是潮汕有名的小商品城,以服装、中药材、茶叶等专业市场出名,有普宁国际服装城、普宁国际商品城等一批大型商贸市场。

义乌是很多普宁人学习的标杆。因为业态和发展的高度相似,“北义乌、南普宁”等说法流传甚广。

普宁人关注义乌什么?诸多受访者给出的答案是:年轻人、互联网、电商。

义乌福田街道江北下村,是业界眼中的“网红带货第一村”。在一间间小出租房内,主播在聚光灯下倾情地向网友推介产品,订单快速打印生成……口口相传,很多人慕名而来。张芸就是其中一位。她来自四川,与好友唐小姐在这里开创了一个洁面巾网络品牌。

一排排村巷中的店铺,店名充满“爆款”“网红”等字眼。在村头的网红桥附近,时常有穿着光鲜的年轻人拍视频。“到了义乌就要努力奋斗!充满希望。”从云南过来刚一个月的小伙说。

数据显示,江北下朱村集聚了1000余个电商品牌,6400余家市场主体,从业人员3万余人,培训电商创业者30万人,辐射全国20多个省市,快递出票量日均150万单以上,年成交额300亿元以上。

和江北下村一样,每到傍晚,普宁市池尾街道上寮村人流涌动,不时有年轻人骑着摩托车或开着货车前来取货。

穿过该村长春路两旁和居民住宅区,“一件代发”“网批”“网购”等字眼格外抢眼。商铺里熙熙攘攘,工人们忙着检查货物、核对订单、包装、安排出货。

“我们这个小包在东南亚的销量特别好。”在上寮电商园的办公楼直播间,徐财林介绍着自己的产品。他做过各类新媒体营销,凭着对市场的敏锐,从2021年起发展直播带货业务。

据统计,上寮村有网批实体店约1100家,电商创业及就业人员超6000人,高峰时每天发出的包裹超10万个,月成交金额达数亿元。

“这里已经成为普宁最活跃的网络服装批发集散地之一,创业氛围火热,吸引了越来越多在外的村民回乡创业。”上寮村党支部书记李志欣说,在普宁开设加工厂,在广州、深圳等地服装市场开设档口,是普宁商人最常见的经营模式,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把业务转移回上寮村。

从义乌到普宁,小商品经济都有效聚拢起人气。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普宁市常住人口201.71万,被称为“全国人口最多的县级市”。义乌2020年常住人口达185.94万,十年激增62.5万,是目前浙江人口最多、增长最“猛”的县级市。

“有人气就有发展!”李志欣自信地说。

平台建设凝聚产业合力

义乌江北下朱村的发展,离不开2.2公里外的国际商贸城。

这是“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据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2月,义乌市场开市后,景气度回升明显。尤其是3月以来,义乌国际商贸城日均客流量已超过20万人次,日均进场外商达到了2000多人次,达到疫情前2019年水平。

小商品城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各国采购商入境进一步便利化,今年以来,义乌常住外国人已重回1万名的高位,比2022年上半年增长约20%,临时入境的外商也突破了1.24万人次。

物流是商贸景象的直观反映。国家邮政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金华(义乌)市位居全国快递业务量排行榜第一,累计超118亿件,其中义乌累计完成93亿件,占金华全市总量78.8%。

揭阳也展现出了强劲的上升态势。2022年,揭阳全国快递业务量首次居全国第四,以超37亿件的业务量,超越了上海、杭州,其中普宁累计完成16.79亿件,占全市总量比例超过45%。

2022年,义乌GDP实现1835.54亿元,普宁GDP为629.5亿元。就经济总量和人均量而言,义乌是“先进生”。义乌实践的一个启示是,可以通过平台建设来提升产业聚合力。

“国际商贸城就是一个国际大舞台。”在义乌商贸城,多位商家提到,商贸城这个大平台的建设,有效解决了小商品“小而散”的弊端,使产业能够集聚。同时,平台为企业提供了对接国际市场的机会。

尽管普宁已是广东服装纺织产业大县,但产业散落在全市各个角落,解决产业小而散的问题,正是普宁在“攻坚”的。

普宁国际服装城电子商务部负责人侯罗旋说,在做旺实体市场的基础上,服装城还先后启动电子商务园、网批城等电商建设项目,帮助商户拓宽销售渠道,推进传统商家向电商转型。

“虽然前期通过国际服装城等建设,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产业发展的平台问题,但产业集聚发展还不够,接下来将加快推动‘大潮汕内衣产业城’等引擎项目建设,完善纺织印染环保综合处理中心建设,全面提高产业集聚度。”普宁市相关负责人表示。

“以商促工”提升全产业链

义乌的又一经验启示,是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引导市场和产业实现最佳配置。

1982年义乌第一代小商品市场开业以来,40年间历经6代市场更迭、11次扩建,实现了从“鸡毛换糖”到“世界超市”的彻底转变。每一代市场更迭,经营主体和货物来源都愈加丰富。

“市场每一次升级,每发展到一个关键节点,都离不开市场主体的敏锐反应和政府的有效引导。”义乌国际商贸城相关负责人表示。

如今,第六代市场的标志——进口商品孵化区已形成,现有经营主体350多家、经营面积24万平方米,汇聚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万种源头商品,并在探索小商品贸易数字化发展,让义乌有望成为“买全球、卖全球”的世界级贸易平台。

据介绍,近年来义乌历届市委、市政府将“兴商建市”坚持到底,同时重视发展电商、直播等新兴业态,既大力发展针织等优势产业,又培养光电光伏、装备制造两大千亿元产业集群。

据统计,目前义乌国际商贸城带动了全国20多个产业集群、210万家中小微企业,关联3200多万名工人就业。

通过市场带动工业,工业支撑市场,市场与产业联动发展成为义乌市场高质量发展的独特路径。

普宁服装纺织产业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的发展过程。早在明清时代,普宁以黄麻布、苎布、夏布为主的纺织品就闻名遐迩。改革开放后,依托毗邻港澳的区位优势和侨乡优势,不少农民办起家庭制衣作坊,并逐渐向工厂、企业发展。

从2000年开始,普宁不少企业开始从成品贩卖、贴牌加工向与国外品牌合办企业的阶段,逐渐拥有自己的设计品牌。

借助小商品提升国际化水平,也是普宁要走的一条路。

据悉,普宁今年共准备了3030亩产业用地,现已成熟可供招商的用地3000亩,为承接产业有序转移提供了坚实支撑。

相关负责人介绍,普宁纺织服装产业链条完整,接下来将重点推动全产业链的提升,包括要引入龙头企业和科研机构,提升品牌和价值;围绕市场发力,全方位多渠道开拓国内外市场。普宁还将大抓产业发展,打造3个千亿元级产业集群,大力发展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培育壮大现代服务业。

比学赶超,才能抓住中国大市场、世界大机遇。撤县设市30年,普宁正发力向新的目标迈进:今年,普宁要创建全国百强县;到2025年,经济总量要突破千亿元大关。

专家论鉴

广东省社科院改革开放与现代化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博士谷雨:

以高质量市场带动高质量产业发展

义乌与普宁,发展模式相似、产业结构接近、核心产业相同,走出了两条增长曲线,国际化市场与现代化产业是两者差异的关键。

专业市场对以中小企业集群为主要载体的县域产业经济,具有全局性的影响和作用。世纪之交,普宁和义乌的“市场”发展都曾遭受较大的挫折,义乌围绕诚信市场建设建立了“打于露头、防于未发、管于入市、控于未萌”的市场监管体系和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此后义新欧铁路等关键基础设施进一步拓展了义乌国际市场的战略通道,奠定了义乌从区域型、专业型小市场成长为国际性、综合性大市场的基础。

今天,义乌市场经营近2万种品牌商品,高中档商品占比达到三分之二,探索出了高质量市场带动高质量产业发展的路径。2018年以来,普宁和义乌纺织服装产业都开始经历十分严峻的国际市场考验。彼时义乌工业中以超前布局的汽车制造业、计算机电子设备制造业以及电气机械器材制造业在危机中担负起稳增长的重任。在2018年传统产业普遍下滑的局面中,这些高质量的现代化产业反而实现了超过40%的高速增长。

今天,普宁正处于高质量发展的风口,蓄力多年的大健康产业能否在新一轮的发展中承担起产业转型的重任,中药材市场和纺织服装两个专业市场能否实现现代化、国际化转型,决定着普宁未来的产业高度和发展格局。

浙江省长三角城镇化研究院副院长费潇:

抓住“三大联动”开拓全球市场

义乌,一座建立在小商品市场上的城市,抓住了国际贸易综合试点、中欧班列开启以及电商赋能等多重机遇,成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在这蝶变的背后,更是有“中国制造”的品牌赋能与技术提升,关键是抓住了三大联动。

一是销售与创新需求联动。如今的义乌小商品,更能把握未来消费需求,注重挖掘潜在消费市场,通过需求端的创新从而撬动产品制造。各类新奇的功能产品,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二是生产与创意设计联动。当前,义乌市正在积极打造成为一座创新城市,高度重视文化创意和工业设计的全面赋能,高度重视品牌意识和标准叠加,让义乌开发和生产的产品,真正成为未来时尚小商品的引领者和产品标准的制定者。

三是科技与创造发明联动。长期专注小商品转型升级的义乌,积累了大量科技创新人才和创新观念,让一批批新义乌人不再满足于传统小商品的生产制造。智能制造的产业队伍与技术积累日益完善,在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领域,涌现了一大批引领产业发展的龙头项目,从而实现了小商品叠代升级的量变到大制造无中生有质变的华丽转型。

●南方日报记者 曹嫒嫒 王越莹 林捷勇

关键词:

上一篇:会计差错致年报“爽约”,交大昂立遭立案,股民可索赔

下一篇:最后一页

  • 资讯
  • 业界
  • 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