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过,我国的圣人只有两个半,一个是孔子,一个是王阳明,还有半个是曾国藩。其中,提出那句著名的“知行合一”便是王阳明本人。
(资料图)
别看王阳明出身富贵,他其实一生非常曲折,早年间屡试不第仕途艰难,可能正是他平生的坎坷遭遇,才更加激发他独立思考的能力。
相传王阳明在被贬龙场时因祸得福突然顿悟,也就是这次顿悟,让他得以扬名天下,从而开创所谓的“心学”。那么,王阳明龙场悟道,究竟悟出了什么?欲知这个问题,还得从王阳明的自身苦难遭遇说起。
宋朝官二代:王阳明半生坎坷,30岁被贬贵州龙场王阳明是宋朝吏部尚书王华之子,这个出身用现代话讲完全是顶级官二代。
相传他出生的时候祖母梦见天有异象,别人怀孕时九个月瓜熟蒂落,但他的母亲怀他时整整花了一年零两个月时间,种种迹象都说明王明此生并不简单。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肩负众人希望的孩子,却在五岁时才慢悠悠开口说话,12岁时才真正就读书塾。
纵然与同龄孩子相比,王阳明读书更晚,但这并不影响他的聪明智慧。年少的他早就参悟科考的本质,立志要摆脱是仕途,做天下第一贤者,
可理想总是很美好,在官宦世家长大的王阳明,终究还是走上被他视为俗物的科举道路。
公元1492年,20岁的王阳明乡试中举,这让全家人都十分高兴。以王阳明的满腹经纶和八斗才学,接下来的考试完全不在话下。唏嘘的是,命运似乎在这时同他开了个大玩笑。此后,他每次考试时成绩都会亮红灯。
从20岁考到22岁,又从20岁考到25岁,在这期间王阳明落榜数次,直到28岁时,他这才中举,正式走上仕途。
你以为王阳明当官后就能平步青云,从而结束之前的坎坷命运吗?其实并不然,他的苦难才刚刚开始。
王阳明为人刚正不阿,这种性格也为他招来多次杀身之祸。当时,宦官刘瑾把持朝政,在朝堂上一手遮天,直爽的王阳明屡次在上书参奏时得罪刘瑾。
历史上的刘瑾心胸狭隘,报复心极强,他看不惯王阳明的耿直做派,早就将其当作肉中钉恨不能拔去。在他暗戳戳的使坏下,那些年里,王阳明不是被贬,就是在被贬的路上。
公元1506年,王阳明再次触怒刘瑾。这一次王阳明得到个很深刻的教训,他被脱掉裤子当众杖责40大棍,就连他的家族也差点受此牵连。
堂堂一国官员,却是受到如此屈辱,本就让人悲愤难平,但苦难并没有就此放过王阳明,反而一波接一波向他袭来。
这次事件过后,王阳明的生活并没有消停,气焰嚣张的刘瑾为了除掉与自己对着干的官员,专门编黑榜名单进行刺杀计划。黑榜中,年轻的王阳明赫然在列,幸亏在杀手行刺当日王阳明假装溺水而亡,这才逃过杀身之祸,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也就是这次追杀事件,让王阳明彻底对官场失望,他带着极其复杂的心情接受被贬的命运,来到贵州龙场当起小小驿丞。
龙场顿悟悟出什么?答: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一千年前的贵州龙场瘴气丛生毒虫遍布,那里混杂着各个少数民族,且语言不通交通不便。若不是遭遇贬谪,恐怕没有几个官员会愿意呆在那里。但恰恰是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地方,成为王阳明一生的转折之点。
当王阳明在龙场回首自己的前半生时,意外发现自己的经历竟如此丰富,短短三十几年却经历少年丧母、屡试不第、仕途不顺、棍棒受辱、被人追杀等多重苦难,这种事情要是放在普通人身上,恐怕绝大多数都承受不起。
在龙场的每个夜晚,王阳明都在质疑自己为什么活的这么累?究竟是哪个环节出现问题?这个问题困扰王阳明许久,他为了参破真理便给自己做了个石棺材,每天坐在里面思考生和死的定义。
有时候王阳明在思考中甚至达到忘我的境界,他不吃不喝精神逐渐消瘦。终于有一天,王阳明欣喜异常,他大叫着从石棺中走出来逢人就说“我悟了!”
这次开悟,对王阳明来说犹如枯木逢春,整个人从内而外像换了个人,俨然涅槃重生。
是的,王阳明悟了,他悟出了心学的真髓,即:圣人之道吾性自足。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
他觉得自己之所以这么痛苦,是因为内心不平静。想当初刚来到人生地不熟的龙场时,每个夜晚,王阳明都会沉浸在回忆的悲伤中无法自拔。
夜深人静最适合回忆过去,也最适合舔舐这些难以言喻的伤口。那些痛苦的回忆就像短片电影一样,时常闪现在脑海中。可每当自己独自回忆时,王阳明总会敏锐察觉到,当自己越内心悲哀难以释怀时,往事就越像无端黑洞那样不断吞噬自己,拉自己掉入更深的深渊。
为了放下往事,王阳明开始正视自己的感受。他反思之前的所有经历,直到他发现,其实那么多的苦难情怀,都是随心而动,当随着时间推移,所有的经历都会成为烟云,而人总要勇往直前,不能被困在心魔的牢笼中不断往后看。
要想打破心魔,就要学会平心静气,做心灵的主人,不能让心牵着自己走。人生只有正视心念匡正人性,才能真正强大起来。
靠着这种心态,王阳明彻底摆脱心魔超脱荣辱,他正式与之前的过往经历做断舍离。
此后,王阳明就像越战越勇的战士,他不仅内心变得强大无比,还在后半生里留下著作无数,而他的思想也彻底传遍海内外,并影响我国哲学书千年之久。
所谓“一念风起,一念山海平”,心动时看山不是山,只有心静下来时,看山才依旧是山。如今距离王阳明时代虽已走远,但人生处处是哲学,遇到跨不过的人事物时,不妨学学王阳明,静下心来将一切交给时间解决。不知道看到自己,你是否认同这种观点?
关键词:
品牌